有人说“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

有人说“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人说“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对以上解读正确的是
①30年代中国社会从阶级矛盾为主过渡到民族矛盾为主 
②4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③50年代中国工业化已经实现   
④60年代国民经济遭破坏,城市就业出现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归纳,由“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可知30年代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到全面侵华,中国社会从阶级矛盾为主过渡到民族矛盾为主, ①符合史实;由“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指的是40年代中国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排除②;50年代中国海没有实现工业化,一五计划只是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排除③;60年代由于文革是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城市就业出现困难,④符合题意。故选C。
举一反三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对中国近代的大变革给出了一幅模式图。下列言论中,不符合此图要义的表述是
A.西方工业革命与中国王朝危机交会,使中国历史转向
B.西方国家成为宗主国,中国成为依附性的半殖民地
C.中国近代化过程就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过程
D.西方侵略激发起拯救民族危亡、改造社会的强烈回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人类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的民主形式有
①代议制 ②政党制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学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时代的风貌。观察下面两幅照片,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结论是
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B.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个人主义所取代。
C.由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趋向思想解放,个性凸显。
D.反映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此,
A.建立基本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追悼会上致辞说:“曼德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也是以身作则最伟大的老师之一。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愿意为自由和平等、民主和正义而奉献一切。”曼德拉的精神最符合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价值追求?
A.苏格拉底B.但丁C.薄伽丘D.马丁·路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