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A.老子的“道可

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A.老子的“道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A.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B.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
C.孟子的“性善论 ”D.荀子的“性恶论”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荀子的思想为内容,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对人的本性需求的阐述旨在说明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据此判断符合荀子的思想主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荀子认为人的***与生俱来的,若***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故选D。
举一反三
有人说“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对以上解读正确的是
①30年代中国社会从阶级矛盾为主过渡到民族矛盾为主 
②4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③50年代中国工业化已经实现   
④60年代国民经济遭破坏,城市就业出现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对中国近代的大变革给出了一幅模式图。下列言论中,不符合此图要义的表述是
A.西方工业革命与中国王朝危机交会,使中国历史转向
B.西方国家成为宗主国,中国成为依附性的半殖民地
C.中国近代化过程就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过程
D.西方侵略激发起拯救民族危亡、改造社会的强烈回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人类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的民主形式有
①代议制 ②政党制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学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时代的风貌。观察下面两幅照片,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结论是
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B.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个人主义所取代。
C.由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趋向思想解放,个性凸显。
D.反映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此,
A.建立基本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