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1)依据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4分)材料二 洋务时期的新式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许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1)依据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4分)材料二 洋务时期的新式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许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1)依据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4分)
材料二 洋务时期的新式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学堂种类不多、规模不大,教学内容又始终笼罩在“中学为体”的氛围之中,并一直没有摆脱附属科举的地位,然而它却在延续千年的封建教育堡垒上第一个打开了缺口,吹入了新风,植下了新学的种子。
——杨益茂《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三 一位78级学生描述说:“当时一个同学特别兴奋地骑车来告诉我,说要恢复高考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一涌而出。我跟同学反反复复地说一句话:这下有希望了!当时那种情况,有点像在黑夜里走路,四面全是黑的,什么东西都看不见。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相当于前头突然冒出火光,当时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着赶快蹦到那儿去。”
——《商道》编辑部《1978年后的***和他的中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恢复高考”的社会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西汉教育、洋务教育与新时期教育实施的必要性。(10分)
答案

(1)影响:儒家思想逐渐在四川取得独尊地位;推动了全国地方学校教育系统的建立。(4分)
(2)主要特点:坚持中体西用原则,仍依附于科举制;推动了教育近代化。(4分)
(3)影响: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保证了国家建设人才的供应;在社会上掀起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答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最高不超过4分)
必要性:汉武帝时期,西汉逐渐强盛,封建社会需要长治久安,儒家思想与教育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培养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文革”结束后,百废俱兴,国家急需建设人才,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一讲述的内容为儒家经典即可得出儒家思想逐渐在四川取得独尊地位;由图二“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可得出推动了全国地方学校教育系统的建立,结合书本知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建立了地方郡国学校,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推动了儒学的传播。
(2)由材料“教学内容又始终笼罩在“中学为体”的氛围之中,并一直没有摆脱附属科举的地位”可得出坚持中体西用原则,仍依附于科举制;由“它却在延续千年的封建教育堡垒上第一个打开了缺口,吹入了新风,植下了新学的种子”可知推动了教育近代化;
(3)结合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即可,教育的发展不仅能改变人的命运,还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时推动了重学风气的形成;;第二问可以转换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代重视教育的原因,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急需大量人才,治理国家;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也需要大量的近代化人才,文革期间,教育被冲击导致人才断层,文革后急需人才以便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举一反三
荀子的思想在西汉时期大受推崇,而朱熹却认为:“荀卿(荀子)全是申、韩(法家)”,“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荀子思想在宋代如此待遇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奉理学为官方哲学B.程朱理学主张人性本善
C.儒家思想排斥法家理论D.与“存天理,灭人欲”相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 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B.抵制了外资经济的入侵
C.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D.促使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全国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委员名册变化图表。图表反映了
A.中共在政协中的领导地位B.政协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C.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主要职能D.政协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老照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照片1 八国联军镜头下的中国人             照片2 民国时期的老照片
比较照片1、照片2,提取两项相关社会生活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①正名分         ②仁政           ③制天命而用之   ④有教无类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