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而材料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据此B符合题意。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故选B。
举一反三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是指(   )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此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4分)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1分)为什么?(2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2分)
(3)上述人物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1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君舟民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