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材料二:“有思想力的人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材料二:“有思想力的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美德”,即知德合一;善是人内在灵魂。
——苏格拉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平衡,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务行。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其思想有何共同点?(8分)
(2)材料三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意义?(6分)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四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
(4)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但产生的影响却相去甚远,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差异的原因。(8分)
答案

(1)核心:孔子:仁(2分) 苏:“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德合一(2分)
共同点:都关注人,人与社会,(2分)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2分)
(2)核心:三权分立/制约平衡;(2分)
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2分)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的理论基础。(2分)
(3)表现:
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2分)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2)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2分)
(4)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3分)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1分)
西方: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启蒙思想家批判封建制度,(3分)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比较短小的材料,信息确是比较的丰富,从材料“仁者,爱人。”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仁;从材料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美德””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二者都关注人,关注人类社会,具有早期人文主义的色彩。(2)从材料“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平衡,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可以看出材料三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这很明显的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3)根据教材的基础知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经世致用”。结合材料三“...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振兴商业...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即可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4)此题主要是从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分析近代中西方新思潮影响差异巨大的原因要从各自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中国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思想上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西方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思想上启蒙思想家批判封建制度。
举一反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C.对大跃进人们有不同态度D.毛泽东反对在工业战线搞群众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资料中,最确切的反映出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A.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4667万公顷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B.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4536.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9%
C.共有人民公社233973个,参加的人民公社的农户占90.4%
D.入社农户占总数的91.9%,参加高级社农户占总数的87.8%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史 实
推  论
选 项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广泛的政治文化交流
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B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消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克·布洛赫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他意在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