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 我国近代前期民族企业发展状况表时间创建企业(家)投资总额(万元)厂数年均增长率数额年均增长1872~1894年532%470.4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我国近代前期民族企业发展状况表
时间
| 创建企业(家)
| 投资总额(万元)
| 厂数
| 年均增长率
| 数额
| 年均增长
| 1872~1894年
| 53
| 2%
| 470.4
| 21.4
| 1895~1900年
| 104
| 17%
| 2300
| 383.3
| 1901~1911年
| 326
| 30%
| 8620
| 783.7
| 1912~1919年
| 470
| 60%
| 9500
| 1187.5
| 材料二 1914年,农商部发给华胜有限公司的采矿执照图
材料三 一战期间,我国创办的主要民族企业图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1914-1919) 材料五 1922~1925年,中国纺织业发展状况表
年代
| 纱锭数(枚)
| 占全国纱锭数百分比(华商+外商=100%)
| 1922年
| 1,506,634
| 63.1
| 1924年
| 1,750,498
| 59.7
| 1925年
| 1,866,232
| 55.9
| ……1921年至1922年两年内,日本在上海新设纺织公司六个,在青岛新设三个……。1919年,日本在华纱厂的纱锭数为332922枚,1922年增至621828枚,1925年更增至1268176枚。……在商品倾销方面,帝国主义对华贸易总值,如果以1913年为100,大战期间最低的1915年为79.7。但大战一结束,1919年立即增加到113.6,1922年激增到165.8。 ——引自胡华主编《中国革命史讲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前期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状况。(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分) (4)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一战期间的国际形势,分析材料四中中国面粉业由战前的进口为主变为出口为主的主要原因。(2分) (5)材料五反映了哪些现象?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5分) |
答案
(1)①投资厂、资本投资额均持续增长。②1895年前各项增长值较低。 ③1912~1919年各项数据达到最高。(3分) (2)1894年前: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挤压;外商企业的竞争;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民族工业自身力量薄弱。(任答两点,2分)一战期间:辛亥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群众性斗争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4分) (3)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相对落后;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等发达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时间很短。(2分) (4)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一战期间,英法等欧洲国家卷入战争,国民经济军事化,对面粉的需求增加。(2分) (5)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重新加紧经济侵略;日本在华经济势力迅速增强,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中国民族工业每况愈下。(3分) 国家的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2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的表格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论在工厂数量还是在资本数额上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也有明显的不同。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发展较慢,甲午战后得到了初步发展,在一战期间发展较快,达到高峰。(2)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发展较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刚刚出现,力量薄弱。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的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3)从材料三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战期间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集中在投资较少的轻工业。从地区的分布上来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那些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的地区。(4)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特别是面粉业和纺织业。这主要是由于近代西方忙于战争,国民经济进入战时轨道,轻工业发展不足。(5)从材料五的数据分析可知,一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了下来,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重新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的侵略。从一战期间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到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的衰落,可以充分的说明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严重的阻碍。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2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6分)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2分) |
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写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 B.“天行有常” | C.“天人感应” | D.“存天理,灭人欲” |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8分) (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4分)这说明了什么?(3分) |
提出:“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可能是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 B.欧洲共同体成立 |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 D.北约成立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