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

(15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路律、矿律、路律商律等粪,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 (2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1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3分)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6分)
答案

(1)变化:从三代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法治的开始形成。(2分)孔子态度:“克已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1分)(2)特点:皇权高于法律;礼法并用,儒家思想为法律的基础;。(3分)(3) 表现: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西字东渐(1分)近代经济活动的需要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兴起,(或清朝出现统治危机亦可);(1分)(4)《临时约法》:主权在民,尊重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信犯;分权制衡;实行法治;(4分)《1954年宪法》: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可知夏商周时期是以礼治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以法治国,变化总结概括即可得出。孔子是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要维护周礼。他对治国的观点不难得出。第(2)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儒家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皇权至上”“礼法并用”“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可以概括总结。第(3)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今昔情势不同”表现要根据时代背景概括。这是西方入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些都是不同的表现。第(4)问考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这两部宪法的特点要根据材料逐一概括,概括时语言要精练。
举一反三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 “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统一的“世界国家”中,这种一体化能让整个人类协调一致,统一行动。这个“世界国家”的建立必须与以往的“统一帝国”的建立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以往“统一帝国”建立采用武力的方式,而“今天这个世界上,武力统一世界的尝试,只能自取灭亡”。由此看来,汤因比认为  (  )
①“世界国家”的建立依赖于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 
②克服全球性危机只能依靠和平而非武力方式 
③“世界国家”的建立使世界各国能获得均衡利益 
④“世界国家”从本质上和传统民族国家没有区别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                            (  )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