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 )A.1937年国共谈判 | B.1945年重庆谈判 | C.1949年北平和谈 |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 |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题***时间“20世纪下半期”。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是20世纪80年代,故D正确。ABC项从时间上判断明显不符合题意。 |
举一反三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元)
| 工人人数(人)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
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
|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分)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12分) (4)张謇企业的命运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
下面是1906-1915年中国社会商会数量的变化示意图。1912年后商会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A.列强经济侵略加剧,中国商人加强了自保 | B.政府放松经济管理,办企业必须加入商会 | 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商人的投资热情高涨 | D.商人倡导使用国货,办商会以抵制洋货 |
|
下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实施群体不同 | B.享受权利不同 | C.社会制度不同 | D.主要作用不同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