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

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包括了欧亚非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并非区域合作,A项不合题意;C、D项太夸大其作用,不合题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正当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使国际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B项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分)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12分)
(4)张謇企业的命运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06-1915年中国社会商会数量的变化示意图。1912年后商会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A.列强经济侵略加剧,中国商人加强了自保
B.政府放松经济管理,办企业必须加入商会
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商人的投资热情高涨
D.商人倡导使用国货,办商会以抵制洋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实施群体不同B.享受权利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主要作用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  )
A.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
C.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D.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与日本、欧共体之间的外贸关系由1950-1960年的顺差转变为1970-1973年的逆差,如表所示,这种现象表明(  )
年代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73年
与日本
+2.4
+2.0
-15.9
-19.4
与欧共体
+2.0
+10.7
-5.8
-17.8
①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的经济发展已经超过了美国
②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都迅速发展
③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④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