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变化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是1950—1990年中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图。其中影响图中C点到D点城镇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的变化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是1950—1990年中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图。其中影响图中C点到D点城镇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人口的变化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是1950—1990年中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图。其中影响图中C点到D点城镇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
B.“文化大革命”大动乱的影响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影响
D.改革开放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图中C点到D点是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1965年,B是在1966年发动,C是在文化大革命发动以后,D是在1978年开始,只有A符合题意,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内容之一就是减少城镇人口,缓解经济压力。
举一反三
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241斤,出现这则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   )
A.福建农民科学种田B.当时“浮夸风”盛行
C.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高D.福建实行分田到户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位思想家认为:“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
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伏尔泰D.孟德斯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特别行政区B.民族区域自治 C.各民族一律平等D.民族团结互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时期中国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文化政策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