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而得之者。······共和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而得之者。······共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而得之者。······共和政体为代议制政体,世界各国隶于此旗帜之下者,······如美国则已有十四省树直接民权之模,而瑞士则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也。吾人今既易专制而成代议制政体,然何可固步自封,始终落于人后。故今后国民,当奋振全神于世界,发现一光芒万丈之奇彩,俾更近而抵于直接民权之域。代议政体旗帜之下,吾民所享者只是一种代议权耳。若底于直接民权之域,则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实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对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处置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费。其余各种实业,则惩美国托拉斯之弊,而归诸中央。如是数年,必有一庄严灿烂之中华民国发现于东大陆,驾诸世界共和国之上矣。
——孙中山《中华民国之意义》(1916年7月15日)
(1)依据材料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对“中华民国”的名称情有独钟。这体现了怎样的伟人风范?(4分)
(2)概括提炼材料中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这样的中华民国在近代是否真正建立起来?为什么?(6分)
答案
(1)原因:“民国”能在欧美共和国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民国”能体现出孙中山的直接民权的思想(2分)精神:振兴中华、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理论创新等。(2分)
(2)思想:国民享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以县为单位实行地方财政自治。(2分)
没有真正建立起来。(1分)原因:政治上,专制传统的影响和专制势力的强大;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缺乏实现民主的社会经济基础;思想上,儒家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民主理论不系统不完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战乱频繁,缺乏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任答其中的3点得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故今后国民,当奋振全神于世界,发现一光芒万丈之奇彩,俾更近而抵于直接民权之域。”可以看出孙中山取名中华民国的用意在于直接民权的考虑。同时取国名为民国而不为共和国,“吾人今既易专制而成代议制政体,然何可固步自封,始终落于人后”,体现了孙中山有着振兴中华和制度创新的精神。(2)从材料“若底于直接民权之域,则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实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对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处置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费。”可以看出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注意不要照搬材料。孙中山的民主构想并未在中国实现,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史者应该(   )
A.辩证看待历史现实B.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D.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原因论析》一文在论述“尽早结束同中国僵持20年之久的敌对状态,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个刻不容缓的外交课题”时,下列言论可以作弄为依据的是(   )
①“中国的潜力极大,任何敏感的外交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或拒绝考虑。”
②“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体系必须反映出中国巨大的实力和潜力。”
③“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④“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出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在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街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并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龙应台主张(   )
A.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B.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C.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D.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郑官应(1842-1923,又名郑观应)的一生是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他认为要把中华民族从危亡中拯救出来,就必需承认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一个三千来未有大变局,因此中国也需要变。他认定要与资本主义列强抗衡,就“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他呈给光绪的《盛世危言》的自序写道:“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材料二 郑官应指出,那些西洋人恃以雄峙海外的科学技术是“积数百年研究之功始得,一旦贯通其学,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非偶然矣”。由此而提出组织力量译述西学,设学堂培养人才的建议。其次,他把西学分为天学、地学、人学三部分。所谓“人学”,既包括语言、文字,也包括一切政教、刑法、食货、制造、商贾、工技诸艺。由此得出的逻辑的结论,就是学习西学不仅是学习“长技”,而且要学习西方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郑官应说“欲强国先富国,欲富国先富民,而富民之道则不外以实业为总枢,欧美各国历史昭昭可考。”即要抵御外国的侵略就必须民富,而民富又必须国强来保护;要民富、国强则必须改革政治,削减君权,实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他认为专制政体对外已丧失御侮的力量,对内也不具有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能力。
——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官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8分)
(2)郑官应的思想在当时很有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08年11月17日《申报》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皇帝崩,翌日电传遗诏……”光绪抱着自己终生的遗憾在瀛台含元殿病逝,终年38岁,后追封为“德宗”皇帝。下列对材料中的有关知识解说不准确的是
A.1908年是戊申年B.“酉刻”是晚上十二点
C.“光绪”是年号D.“德宗”是庙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