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①是封建地主经济,应该是在1952年底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而基本上结束,而不是新中国的成立;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所以②是洋务经济,中国近代化开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③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近代化一开始就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倾轧和排挤;④是民族资本主义,它的发展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动摇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⑤是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近代化进程困难重重。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C。
举一反三
翦伯赞在论及史料与历史研究时说:“研究历史,固然要有正确的科学方法,但方法的本身,并不就是历史,也不会自动地变成历史。”“不钻进史料中去,不能研究历史;从史料中跑不出来,也不算懂得历史。”他所强调历史研究应该
A.历史研究应轻方法,重史料
B.历史研究方法和史料地位同样重要
C.历史研究把史料和方法合二为一
D.历史研究应该认真钻研史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下列观点与此相似的是
A.“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涂之人可以为禹”
D.“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光绪初,英人无视中国主权,擅筑上海铁路达吴淞;光绪末年,外人又攘夺中国铁路利权。日本一弹丸之国,恃有铁路,遇事与我为难;中法战争,因运输不便,军事几败。有识之士痛利权之外溢,恨国势之积弱, 呼吁创办轮船公司,修筑铁路、马路,开办邮政电信。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世纪以,直到20世纪中期,我国传统的独轮车、骡车、轿子等交通工具,一直在广泛使用。19世纪末引进西式马车,并于1895年开始铺设“马路”;19世纪末年引进人力车(1874年)、自行车(1886年);20世纪初引进各种汽车(1901年小轿车、1920年出租汽车、1922年公共汽车与长途汽车)和电车(1906年有轨电车、1914年无轨电车)……
——陈明远《1840—1949百年生活巨变》
材料三  “中国用6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世界铁路发达国家一般用30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2008年8月)
(1)材料一中“外轮得行驶长江”是通过什么条约获取的权益?(3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外国轮船和铁路给中国带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市交通的特点。(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8分)
(3)对比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我国取得交通成就的认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依据目前史学界多数人的说法,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过。第一次是明中后期以的“资本主义萌芽”。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还曾感叹明朝(永乐皇帝)于1421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不无遗憾地说:“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当他说到郑和下西洋时,“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帆船当时向好望角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南大门埃吉海角继续前进,那又会造成什么结果?”第二次是“洋务运动”。一系列外战的屈辱,终于使一些当权者意识到需要“自救”。满族旧贵不行,起用汉族士大夫,曾左李张算是遭逢时运崛起,平“洪杨”,兴“洋务”,史称“中兴名臣”。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曾、李等人创办的“洋务工业”站在同一时间起跑线上。日本也是被西洋的炮舰“轰”着离别中世纪的,可它成功地走出了。中国却步履艰难,一唱而三叹。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结合相关史实 ,评述材料中“历史机遇延误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国有兴革,何以使民不疑?国有征敛,何以使民不怨?兴革视民之俗,何以杜其疑而使之和?征敛视民之力,何以平其怨而使之服?权衡枢纽,必在议会。……所拟定的府县议会议员,至多不过5人,而且选举人与被选举人限于“有家资或有品望”的绅士。
——张謇《变法平议》
材料二  1909年10月,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就发起组织谘议局联合会。分别以“预备立宪公会”和江苏谘议局研究会等名义宴请各省议员代表。对于请愿书和请愿团成员,张謇都仔细斟酌,并发表《请速开国会建设责任内阁以图补救意见书》,情真意切,情理交融,从列强瓜分中国谈起,将国家的危机娓娓道,最后落脚到只有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方可全国上下一心以共同抵御外侮,否则,就使得爱国者灰心,人心殆失……1909年底开始,轰轰烈烈的请开国会运动序幕拉开。
——《张謇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参与及影响》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活动的积极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