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在专制政体下是“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立宪政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在专制政体下是“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立宪政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在专制政体下是“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立宪政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
材料二:《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准则,选举产生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1)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8分)
材料三: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效仿欧美。我们不完全效仿欧美究竟要怎样去做呢?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中国社会既然是和欧美不同的,所以管理社会政治,自然也和欧美不同。               
----孙中山谈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
(2)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7分)
答案
(1)材料一康有为宣传“立法权归于众”的思想,材料二规定“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都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两者在本质上一致。材料一设想的“立宪政体”改良维新在实践中***,为材料二民主革命建立共和政体提供反证。(8分)
(2)观点:中国的民主道路不能完全效仿西方,必须走中国自己的路。(4分)
原因:由于国情的千差万别,各国的民主道路各部相同(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可以看出这是康有为在宣传人民立法的思想,材料二中的“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说明立法权归参众两院。二者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2)孙中山认为“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中国社会既然是和欧美不同的,所以管理社会政治,自然也和欧美不同”,说明他认为中国的民主道路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道路,需要结合本国的国情。
举一反三
刘少奇在1964年指出:“在农村里面办半农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办半工半读的学校。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读书,或者一个星期做工,一个星期读书。”1986年,我国制定《义务教育法》,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A.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B.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D.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所呈现出的问题是自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A.构建更公正的制度框架B.寻求更先进的技术支撑
C.利用更广泛的资源条件D.创造更民主的政治环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2012.2
评材料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俾斯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奥地利希望统一德意志由他来领导,把普鲁士并于自己的领导之下,所以奥地利会阻碍德意志的统一;法国不希望德国的统一,自己的邻国的强大,阻碍自己在欧洲大陆的称霸,影响自己在欧洲的地位;英国不愿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它要确保大陆政策在欧洲的安全。所以,明白这种形势的俾斯麦,积极地运用外交手段,斡旋于列强之中。三次王朝战争的实施、进行,就是俾斯麦灵活外交的体现。
——摘选自郭细林《浅论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在德国统一中的运用》
材料二 俾斯麦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认为基督教国家向自己的工人伸出援助之手是十分正常的,解决社会问题是国家的责任。他说:“政府必须掌握这件事,不是作为慈善事业,而是有义务去提供点儿帮助。”同时,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的成功与俾斯麦高超的政治艺术有关。俾斯麦清醒地看到德国社会民主党放弃了动员工人群众进行社会革命的主张,多数工人支持社会主义不是为了信仰,而是他们不满意社会现状。俾斯麦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把工人的利益和国家对于社会安定的需要捆绑在一起,使工人认同国家主义。
——摘选自《英德不同社会保障传统形成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统一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俾斯麦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的?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进行社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目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儒家箴言
A.说明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B.说明法律制度是解决统治问题的根本
C.体现了“为政在人”的人治思想
D.体现了关爱百姓的民本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