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A.西方科技传人中国后,最早应用在上海B.中国引进的西方技术都是实用性技术C.中国近代化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平衡D.中国工业革命吸收

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A.西方科技传人中国后,最早应用在上海B.中国引进的西方技术都是实用性技术C.中国近代化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平衡D.中国工业革命吸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A.西方科技传人中国后,最早应用在上海
B.中国引进的西方技术都是实用性技术
C.中国近代化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平衡
D.中国工业革命吸收了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说法缺乏依据,过于绝对化。根据图表可以判断出其基本上是科技成果,所以B说法错误。根据上海和重庆科技成果出现的时间看,时间差距比较大,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选项说法错误。            
举一反三
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 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这一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 B.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19世纪的最后一天,物理学家W.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说,物理学的 大厦已经落成,它美丽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其中一朵是同热辐射有关的问题。驱 散这朵“乌云”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电磁感应理论C.量子论D.相对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最早提出西欧中心理论。这种历史观大肆 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矛 盾运动的中心,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欧美以外诸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在19世纪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与世界史的编纂实 践中,充满着“西欧中心论”或可称之为“西欧中心史观”。
——据《全球化和全球史》等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 为今天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全球性,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 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 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据《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
(1) 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简述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6分)
(2) 据材料二,概述“西欧中心论”的主要内容。分析在19世纪世界历史的研究中充 满“西欧中心论”的原因。(lO分)
(3)阅读材料三,与“西欧中心论”相比,“全球史观”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 观”产生的社会条件。(8分)
(4)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历史观对历史研究的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某思想家指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下列各项中,该思想家最为赞成的是
A.欲存天理,必遏人欲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C.心即理也,发明本心D.清静无为,返璞归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