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 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的研究内容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发现苏格拉底是如何认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的?(5分) (3)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也非常重视知识和教育,他是谁?他在这方面有什么看法?(7分) |
答案
⑴以研究人为主要内容。(2分) ⑵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正义、荣誉、勇敢等美德。(5分) ③他是孔子。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和知识,在教育方面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还主张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孔子还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7分) |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以研究人为主要内容。 (2)注意材料信息:材料一“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材料二 “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 (3) 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是春期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再根据孔子的主张进行回答。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是考查的重点。主要涉及比较、分析理解、获取有效信息、评价应用等各方面能力,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多以选择题形式为主;在学习中要将中西方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出两者的异同。 |
举一反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史学家“将数学方法、特别是统计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历史研究之中”,形成了“计量史学派”。这一学派A.采用的定量分析法不适合史学 | B.杜绝了历史学家的主观随意性 | C.促使史学研究更趋于精密化 | D.实现了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 |
|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
|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思想家认为:“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向,儒、佛、道三家逐渐融合。“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体现的是A.佛教与道教的融合 |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 C.三教的融合 | D.儒学与道教的融合 |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 |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 C.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