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2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4分)
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
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4分)
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2分) 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⑴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
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
⑵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
⑶材料四的主张。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4分)
⑷材料一的主张(2分)。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儒家)主张治理国家如果让民心服口服必须用“德”“ 礼”而不能用刑罚。材料二(墨家)主张“圣王之为政”要靠“德”和“尚贤”。材料三(道家)认为治理国家要“不尚贤”、不要“法令滋章”、要“无为而治”。材料四(法家)认为治国“明仁义爱惠”则“不足”,应该“严刑重罚”,这样可以“禁其邪”“防其奸”“ 国安而暴乱不起”。四则材料都围绕着如何治理国家展开。(2)因为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以观点各异(3)由于材料四的主张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因而更受各国统治者的重视。(4)儒家思想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可以从主客观来简要分析。
点评: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战国各家思想由于代表的利益不一样,观点也不是一样,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举一反三
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田中正明否定传闻(口述)历史具有考证价值,表现了严谨的史学态度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贯彻了民族团结平等的原则
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的原则D.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2 年,周恩来在《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中说:“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周恩来在此阐释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197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届七次会议一致通过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A.积极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B.即将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后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