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A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重视伦理道德;B法家主张“依法治国”; C墨家主张“兼爱、非攻”;D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题干材料“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相符合的是墨家学说,故选C。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举一反三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表明的观点是
A.“人伦者,天理也”B.“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C.“先有理而后有气” D.“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判断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小题1: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小题2: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5辆爱看的纸质的书。
小题3: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小题4: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
小题5: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的个人喜好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D.现实政治的需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位同学在学习了必修三后,对中国古代思想非常感兴趣,在学校资源室搜集了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及主张,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四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
请回答:
(1)请概括材料一中孟子的思想核心。(1分)
(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李贽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4)材料四顾炎武的治学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者对民族危亡问题的认识。(2分)
(5)材料三四与一二相比,思想主张发生很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欧洲人文精神兴起并不断发展,它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和基督教会,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问题:
(1)文艺复兴的核心主张是什么?(2分)
(2)宗教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为美国民主政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的主张是什么?该主张出自哪一位思想家的什么著作?(4分)
(4)对启蒙运动给予总结的思想家是哪一位?(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