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完全确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科学性因此。因此①④正确,故选C。
点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天文学领域的代表性的成就。他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的要求。
举一反三
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它(  )
A.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B.反映了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
C.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以人为本,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材料四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回答: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作者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特征(不得摘抄原文)。(3分)
(2)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依据材料,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并分析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6分)
(3)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主要的意义是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
A.导致了中苏关系全面恶化B.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C.促成了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标志中美正式建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中国文化融入了西方因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