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

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1)概括上述每则材料的核心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 材料三和材料一、二思想主张的有什么不同? 简述其产生的背景。(4分) 
答案
(1)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建立君主专制统治,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2分) 
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君主专制统治。(2分)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2分)
(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强调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统治的反封建民主思想。(1分)
政治上,明清事情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上程朱理学禁锢人们头脑。(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出自《韩非子》,主张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二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黄宗羲则是显现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2)韩非子和董仲舒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国家,但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黄宗羲的思想与当时的背景密不可分:政治上,明清事情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上程朱理学禁锢人们头脑。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韩非子、董仲舒、黄宗羲的思想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分析此材料时,注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举一反三
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     )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其仁政的表现,不包括
A.重民思想B.民贵君轻
C.天命是人们意志的表现D.君民平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至此。以此见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