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经济、政治发展影响、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汉武帝为解决西汉中期的社会问题

(32分)经济、政治发展影响、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汉武帝为解决西汉中期的社会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经济、政治发展影响、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汉武帝为解决西汉中期的社会问题,采取了哪些文化措施(4分)?    
材料1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摘引自黄仁宇著《现代中国的历程》P.36~43)
材料2 清朝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对历代正史中受儒家伦理熏陶而累世同居的、并受政府褒奖的孝义之家的代表人物进行统计,以宋朝的人数最多。(转引自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P.166
宋代士绅阶层人数增多,常常通过教育进行规训,以家规、家礼、族规、乡约之类的规定,通过童蒙读物的传播,甚至通过祭祀以及仪式中常常有的娱乐性戏曲、说唱,把上层人士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广泛地传递到了民众之中…… (摘引自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二卷,P.275)
(2)据材料1,理学对儒家思想有哪些新发展(4分)?这些发展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    
(3)依材料2,宋朝时期怎样推动理学思想逐步深入到古代中国社会各地区、各阶层的(6分)?
材料3 新航路开辟后,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带来当时西方的一些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遗憾的是,由于双方都坚持各自的宗教理念和礼仪,不能通融,清朝雍正统治时期,这次平等的对话交流无疾而终
第二次的中西文明相遇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中西文明交流是不平等的,中国处在明显的弱势的一方、带有被动性。这次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转型。(摘引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P.10~13)
(4)从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的角度完成中西两次文明交流对比表的内容(10分)
 
背景(4分)
地位(2分)
内容(2分)
影响(2分)
第一次
 
 
 
 
第二次
 
 
 
 
     
材料4 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可以发现,任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技术和制度只是文化土壤上长出的智慧之果。(古代)中国高度重视和发展了领先世界的农耕文明,也创造了雄视天下的文化繁荣和经济积累。当西方国家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推动工业革命而逐渐崛起时,中国因文化的保守和落后,错失了两次产业革命的机遇。3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也肇始于思想和文化的解放,带动了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让中国抓住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从而实现了工业的崛起和经济的腾飞,进一步印证了文化的力量。(曾昭俊《“文化兴国”战略与中华民族复兴》)
(5)依据材料4,说明中国实施“文化兴国”的理由是什么(4分)?你认为当今中国已具备了哪些文化兴国的条件(2分)?    
答案
(32分)
(1)汉武帝为解决西汉中期的社会问题,采取了哪些文化措施(4分)?
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家伦理道德教化天下
在长安兴办太学、各郡国兴办郡国学,传授儒家经典(五经)
以儒家伦理道德标准(孝、廉)作为察举制选官的标准
(任意两点,给2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也可得分。本小问得分,不得超过4分)     
(2)据材料1,理学对儒家思想有哪些发展(4分)?这些发展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
发展:将伦理、物理、心理之理混同,以一切知识去证实儒家伦理道德 2分
对立天理与人欲、抹***个人私利观,以卫道为目的,文化性格保守 2分
影响:为皇权专制张本,以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中国近代法制化建设 2分
(3)依材料2,宋朝怎样推动理学思想逐步深入到古代中国社会各地区、各阶层的(6分)?
本小问,采取分层给分
有回答:
政府褒奖,士绅阶层(或教育)的推动 2分,各给1分,有类似意思的酌情给分
有对以下具体表现进行归纳的,给2-4分,本层次最高得分,不得超过4分
宋朝受封建政府褒奖的孝义之家人数最多 2分
通过家规、乡约,童蒙读物,娱乐性的戏曲、说唱等形式进行普及 2-3分      
(4)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完成中西两次文明交流对比表(10分)
 
背景(4分)
地位(2分)
内容(2分)
影响(2分)
第一次
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 2分
平等的对话、交流
1分
层次较浅的交流
1分
无疾而终
1分
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不平等的交流(西方强势冲击,中国被动弱势)1分
逐步深入(由器物文明到制度文明再到精神文明)1分
加速了中华文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 1分
   (5)依据材料4,说明中国实施“文化兴国”的理由是什么(4分)?你认为当今中国已具备了哪些文化兴国的条件(2分)?
理由: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任何技术进步、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 2分
中国古代先进的农耕文明,支撑了雄视天下的古代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成果
欧洲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为近代政治文明、工业文明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文化的保守落后,中国错失了两次工业文明
1978年前后,中国的思想文化解放,带动了中国制度变革、科技进步
(观点给2分,论据任意两点给4分)
条件: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提供的精神素材和物资积累
30余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和技术支撑
中国经转型、国民消费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任意1点给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
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
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责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表为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行    业
1912年
1920年
平均年增长率(%)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509564
1598074(1922年)
12.1
机器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1966(1913年)
8316(1921年)
19.8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38
1680
36.7
电力业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12013
29602
11.9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416558
3279757
29.4
 
据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   )
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均有所壮大      
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   )
A.迁都洛阳B.实行保马法
C.文成公主入藏D.平定三藩之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