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法制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孔子材料二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在

(32分)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法制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孔子材料二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法制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孔子
材料二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成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人们曾想使君主以专制主义支配法律,但是任何事物与专制主义联系在一起都会丧失其力量。中国的专制主义在灾难深重的巨大压力下,也曾试图给自己套上锁链,但最终完全徒劳无益;它用自己的锁链武装起自己,而且变得更加凶残。因此,中国是一个以恐怖为原形的专制主义的国家。或许在最初的朝代,帝国的疆城还没有如此广大,政府的专制主义倾向稍逊;而如今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度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汗流浃背”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立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为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材料一中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这一主张在当时为什么没有被统治者采纳?(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秦汉两朝法律制度的不同特点及汉朝法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6分)
(3)在材料三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专制主义加强的原因是什么?(4分)他对中国古代政治特点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1分)
(4)据材料四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主张在哪国得到了完全的实践,(1分)它在该国政治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5)根据材料五,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调整的措施 (4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分)
答案
(1)主张:用礼治国可保长治久安。(2分)其主张不适合当时社会环境的需要(2分)
(2)不同特点:秦朝:依据法家思想治国,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2分)汉朝: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刑法宽简。(2分)
影响:儒家经典成为量刑断案的主要依据,奠定了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2分)
(3)原因:君主专制不受约束(皇权至高无上);帝国的疆域日益扩大。(4分)符合实际。(1分)
4)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2分)美国。(1分)。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总统执掌。(6分)
(5)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设立机构加强管理,立法保障工人权益;(2分)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2分)(凡照抄材料内容的均不给分)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有位学生为了便于记忆,将唐太宗巩固统治的措施列表整理,请指出他哪项整理错了
 
措施
意义
A.经济
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使唐初经济恢复
B.政治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
使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C.文化
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D.民族关系上
采取“战而后和”“积极开放”策略
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是曾说道,“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下列不能体现“和谐”思想的是
A.“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B.“礼之用,和为贵”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上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五月,辛末,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唐太宗
请回答:
(1)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大臣进行了一番争论。请根据材料一,将争论中出现的几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6分)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10分)
(3)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在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体现出的人格魅力。(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再过十一天,全人类就将告别旧千年,迎来新千年。今天漂流海外四百多年的游子, 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中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步。”上述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台湾光复B.解放海南岛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