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

阅读材料: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⑴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3分)
⑵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一文中,尊黄宗羲为“东方卢梭”,你如何评论?(3分)
⑶欧洲启蒙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各自的前途命运有何不同?(3分)
⑷请结合有关史实,分别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这种不同的原因。(4分)
答案
⑴文艺复兴思想家:提倡人性、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3分)
⑵①黄宗羲同卢梭一样,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②但二者本质的不同,卢梭是资产阶级利益代表,黄宗羲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卢梭除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外,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资本主义的蓝图,而黄宗羲则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3分)
⑶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作用。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虽然对君主专制统治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也起了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形成反对封建专制的社会思潮,也没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分)
⑷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4分)
解析

举一反三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回答有关问题:
⑴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4分)
⑵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4分)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
A.“更不言一,亦不言理”B.“各从所好,各聘所长”
C.“严以治吏,宽以养民”D.“是非决于学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贞观政要》卷一记载,唐太宗统治期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表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如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对此材料反映的本质意图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唐太宗统治期间,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贞观年间粮食用过于求,社会和谐
C.唐太宗时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D.对统治阶级歌功颂德
有人认为对康熙应该重新评价。中国近代的落后,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改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此评价采用的方法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全球化理论B.文明史观 C.辩证法D.阶级分析法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
年代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生数
在校生数
学生数
在校生数
学生数
在校生数
1949年
34万
2400万
5219
127万
205
11.7万
2003年
49.13万
1.25亿
10.09万
9115.13万
1911
1175.05万
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211工程”的推动
③我国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增长 ④《义务教育法》的出台
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