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材料一 清初,战乱频仍,出现“有可耕之田,而无可耕田之民”的局面。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下令“将前明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材料一 清初,战乱频仍,出现“有可耕之田,而无可耕田之民”的局面。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下令“将前明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 清初,战乱频仍,出现“有可耕之田,而无可耕田之民”的局面。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下令“将前明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改为民产,号为更名地,永为世业”。
——《简明清史》(第一册)
材料二 从14世纪中叶时,一些富裕、积极进取的农民合并、圈围自己的条田,也有一些农民圈围公共牧场,这种状况没有造成什么社会动荡。大约从15世纪中叶起,圈地
范围影响扩大。引起了政府关注和调查,结果发现“整个16世纪共有51.6万英亩土地受到圈地法令影响……从而使乡村人口减少”。1607年之后,圈地主要采取了协议圈地的新形式,这种圈地同样侵犯了农民的利益。……18世纪的圈地运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议会颁布了大量的“圈地条例”,乡村掀起了新一轮圈地狂潮。……史家克里德特认为:“圈地运动在乡村社会制度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必须寻求某种副业的家庭数量急剧增加了……失去了重要收入来源的小农实际上被迫转入乡村工业。”可见,工地被圈占、分割时,小农们最直接的反映并不是马上背井离乡,向城市迁移,而是尽可能在当地从事纺织、冶铁、木材加工、酿酒等家庭副业。
——《新华文摘》2008年第21期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羊毛的价格的上涨造成的,因此,土地多半用于放牧。在较后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粮食的需要变得更为重要,因此,被圈占的土地由人们用最新的、最有效的办法加以耕种。这些方法包括用轮作制代替让田地休闲这种浪费土地的旧方法、选育优良种子、用科学培育法改良牛的品种以及研制某些农业机械如马拉的耕耘机和自动的播种机。……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做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寻找工作。……圈地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先决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951年5月,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说:“我们的建设方针是什么呢?工农业都要发展。现在首先要恢复和发展农业。发展农业才有原料和粮食,工业才有市场。其次是发展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开始还是要搞一些轻工业。因为轻工业可以赚钱,也容易办些,又不用很多资本。”
——中央文献出版社《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
(1)材料一中,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试分析其原因。(不得摘抄原文)(6分)
(2)材料二中,英国圈地运动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3)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圈地的运动的主要影响。(10分)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为“恢复和发展农业”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调整土地政策应遵循的原则。(8分)
答案
 
(1)政策:“更名田”或“更名地”。(2分)原因:长期战乱;土地荒芜。(4分)
(2)由民间行为发展为政府行为。(2分)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6分)(3)直接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和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为城市提供了粮食;为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一度给农民带来了灾难。(10分)(4)土地改革运动。(2分)原则: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注重科学技术的投入;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8分)
解析
三农问题一直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问题,此题是对中西方的土地政策的考查。
第(1)问,通过材料一“1669年”和“更名地”等的关键提示语,很容易判断出这是考查清朝的“更名田”,对于其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的本身进行简要归纳、概括即可。
第(2)问,考查英国的土地政策。材料二中非常的明确的体现了“从14世纪中叶起,一些富裕、积极进取的农民合并、圈围自己的条田,也有一些农民圈围公共牧场”到了“18世纪的圈地运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颁布了大量的‘圈地条例’”,这说明了圈地运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民间行为发展为政府行为。对于圈地原因的阐述,要经济基础的变化以及后来工业革命对劳动力和原始资本积累的需求来回答。
第(3)问,根据材料二、三中的信息,逐句逐项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出圈地运动对英国的各个方面的影响,概括时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第(4)问,材料四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视农业措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很容易做答。注意掌握解题规律:土地政策调整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所遵循的原则就是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稳定的环境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同时需要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进行。这次大会共有代表2287名,代表72个国家、12个国际组织。会议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1950年3月的“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的禁止核武器,有5亿人在宣言上签字。
①1949年召开世界和平大会的背景
②为什么保卫和平大会在两个地区分别召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了关于近代中国铁路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 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为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维艰可以体味。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筑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比率的14﹪。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在铁路兴建之初遇到了什么情况?
⑵依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后到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修建出现了什么新特点?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⑶据材料三,归纳近代铁路的修建对推动近代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法、美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各有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B.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
C.英法两国革命过程中都出现过旧王朝复辟D.美国独立战争得到国际上的支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兴起的根本动力是
A.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C.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D.封建统治出现空前危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造成世界交通领域里一场新的革命的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B.蒸汽机车和轮船制造成功
C.发电机制造成功D.电力机车的运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