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D.调整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D.调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D.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十年建设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使工农业、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积极性。本题考查的就是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
举一反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最主要的原因是
A.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战乱较少
B.商品经济发达,经商致富者多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D.普遍推广牛耕,兴修塘堰,开辟良田沃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封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表现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耕地面积的扩大
C.人口的大量增加D.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月上海浦东新区高三质检34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百不得一。”
——《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四》第51页
材料二
据统计:同盟会员在1905年至1906年有统计的会员为976人,其中广东170人,湖南158人,四川130人,湖北125人,余者为其它各省。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第66页
问题
(1)中国人是怎样认识到 “机器之利”的?(2分)
(2)从材料一,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3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同盟会会员分布有何特点?(1分)
(4)这两则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有何内在的联系?(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2月广东湛江市高考测试题(一)27题)(14分)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表格中关于这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简要论证。
第一组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第二组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第三组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模拟31题) (10分)
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维新变法运动应运而生又县花一现。究其原因,学者做了以下分析:
康有为等维新派从理想出发,把官制改革和人事变革当作变法中首先的突破口。废八股,“触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忌”,等于断送了知识分子及现职官吏子弟的前程;裁撤冗员,将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免去官l位,十数名巡抚丢失地方大员的宝座;裁绿营及命八旗子弟自谋生计,更将使身无一技之长的百余万众陷入绝境。所有这些人,构成了顽固势力坚实的社会基础,他们必然千方百计阻挠变法。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变法要首先从教育文化、经济社会入手,一点一滴的基础上做起,注重处理与现有社会体制的关系,力争减少阻力,在现有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变法。应该说,这样的见解和看法是符合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面对甲午战争后的危局,你认为改革应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改革的突破口应选择在哪方面?扼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措施与变法最终结局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后来的改革者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