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模拟31题) (10分)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维新变法运动应运而生又县花一现。究其原因,学者做了以下分析:康有为等维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9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模拟31题) (10分) 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维新变法运动应运而生又县花一现。究其原因,学者做了以下分析: 康有为等维新派从理想出发,把官制改革和人事变革当作变法中首先的突破口。废八股,“触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忌”,等于断送了知识分子及现职官吏子弟的前程;裁撤冗员,将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免去官l位,十数名巡抚丢失地方大员的宝座;裁绿营及命八旗子弟自谋生计,更将使身无一技之长的百余万众陷入绝境。所有这些人,构成了顽固势力坚实的社会基础,他们必然千方百计阻挠变法。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变法要首先从教育文化、经济社会入手,一点一滴的基础上做起,注重处理与现有社会体制的关系,力争减少阻力,在现有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变法。应该说,这样的见解和看法是符合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面对甲午战争后的危局,你认为改革应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改革的突破口应选择在哪方面?扼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措施与变法最终结局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后来的改革者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6分) |
答案
1.(1)使命:救亡图存,实现国家富强。(2分) 突破口及理由:或整顿吏治,或实行君主立宪,或发展实业,或发展教育,言之成理即可。(2分) (2)关系: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措施,打击面过宽,壮大了顽固派的力量,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2分) 教训:改革要审时度势,分清主次;要注意团结一切力量,壮大改革派阵营;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等。(4分。任答两项即可。) |
解析
1.面对民族危机,改革的历史使命自然就应当是挽救民族的危机,而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实现这一点。关于改革的突破口,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了。 2.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来看,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措施,有点操之过急,从而使反对者的势力扩大,不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并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因此,要讲究策略,要明确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举一反三
(2009年4月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6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受命督办江南军务,总结了与太平军为敌的经验教训,形成了“迅克安庆,大局乃有挽回之日,金陵乃有恢复之望”的战略思想。他对太平军东征一举,置于次着,率湘军分三路全力进攻安庆,并于四月合围。……曾国藩率湘军攻下安庆,即把湘军大营所设的内军械所加以改组,设立“安庆内军械所”,仿制洋枪、洋炮……虽然仍用手工制作军火,时移势转,渐改为利用机器、动力生产,竞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最早一家。 材料二 江西也“凋敝异常”;特别是沿长江一带,数百里间,不闻鸡犬声。安徽通省破坏严重,从安庆往皖北的宿、毫一带,“千余里间,人民失业,田庐荡然”。田地荒芜,耕种无人;“终日不过行人,百里不见炊烟”。 材料三 然而,以富求强的历程十分艰难。不论官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的民用 企业,技术力量和机器设备都要依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购买和安装,甚至运转都要受洋人的把持……在军工企业里,资金和产品由政府统一调拨,不存在利润问题,因此成本高昂,生产效率很低。在民用企业里,因为吸收了商股,产品要讲利润。但又因官府把持,官僚们常常借“官督”之便,侵吞商股,化公为私,贪污舞弊,安插亲信,致使企业管理极为混乱。加上清政府对新式企业进行敲榨勒索,许多企业毫无生机…… 材料四 基督教文化本质上是排他性的。它以“优越文明”的姿态,鄙视中国的原有文 化,反对祖先敬奉,排斥儒家学说和传统习俗,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官民的抵制。……其中著名的有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的贵阳教案,同治元年的南昌教案……八年的安庆教案、建德教案等等。同治九年(1870年)的天津教案,是一次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教案。每次教 案发生后,法国等国外交官立即向清政府施加压力,甚至调派军舰以武力相威胁;而清政府 则是一次次的屈服,以赔款和惩处反洋教人士来结案。……清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不但不能 平息民、教之间的矛盾,反而使教会更加肆无忌惮,使民众积怨更深,以致光绪朝的教案以更高频率、更大规模地爆发出来…… ——以上材料摘自《清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安庆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历。(9分) (2)阅读材料三,你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 国该如何进行近代化?(8分) (3)依据材料四,分析近代“教案”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教案”问题上的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
(2009年广东省高考预测[四]29题)(16分)文明是人类良知和智慧的结晶,摆脱野蛮而日趋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文明的进程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区域到全球,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它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在历史的发展中,各种文明在不断发展进步,并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但也存在暴力交往的消极方式。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华农业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1)、近代史上,西方工业文明不断地向中国扩张,对中国农业文明提出挑战,请概述其扩张和挑战的史实。(10分) (2)、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国不同阶层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态度,请概括并举例加以说明。(6分) |
我国历史上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是指A.1959~1961年 | B.1960~1962年 | C.1953~1956年 | D.1949~1952年 |
|
我国在城镇化发展中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已初具规模的有 ①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②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大北京城市群 ④闽南三角洲城市群 |
阅读下列材料: 记者进一步直率地问(荣毅仁):“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凯歌行进时期》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3分) (2)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认识荣毅仁所代表的阶级的?据此采取了什么政策?(6分) (3)荣毅仁的得失论反映了什么?(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