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广东省茂名市二模29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材料一】 

(2009年4月广东省茂名市二模29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材料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9年4月广东省茂名市二模29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
【材料一】  18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材料二】读图
图一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图二工业革命成果及其扩展示意图
【材料三】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标志性科技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97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问题:
(1)分析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它与工业革命的关系。(3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2分)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科技的发展。请任举一例,说明新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转移说明了什么?(5分)
答案

(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加快。②人文精神不断发展。③科学家对自然世界提出了新的认识。④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和自由。⑤新型的政治制度在欧美建立。(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2分)关系:因果关系(1分)
(2)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1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密切。(1分)
(3)袁隆平培植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2分。答其他事例同样给分)
(4)转移:以中国为中心的科技中心(1分)转到以英国为中心的科技中心(1分),再转到以美国为中心的科技中心(1分)
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水平是政治经济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同样给分)
解析

本题是对中外科技发展的考查。第1小问考查的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形成的背景及其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回答背景时可从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等角度分析;第2小问借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外传考查其对世界文明的推动作用;借工业革命的扩展图说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及其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蒸汽时代的到来;第3小问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防、农业、信息、航天等方面的科技成就中举例说明;回答第4小问可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相关提示回答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分析理解时注意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
举一反三
***胡锦涛于2006年12月31日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和平、发展、合作的新篇章”的新年贺词,指出“合作”也是时代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春,让·莫内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静恩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内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自愿参加。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内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之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洲启示》
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3分)“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一步步深化的?(4分)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就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 “同”和“异”?(5分)
材料三   2006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闭幕,中非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人民网
中国与非洲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意义有哪些?(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美国决定与中国建交是出于(     )
A.调整对外战略的需要B.及早结束越南战争,从越南撤军
C.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摆脱经济危机D.消除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B.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题是和平与稳定
C.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赶上发达国家D.区域集团化趋势消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包产到户”的实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建设的重点是                 (   )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商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