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金银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家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国内贸易不能增加国内的货币数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获得和增加货币的

阅读下列材料:     金银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家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国内贸易不能增加国内的货币数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获得和增加货币的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金银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家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国内贸易不能增加国内的货币数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获得和增加货币的源泉;对外贸易中心必须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保持顺差,以使金银流入本国,顺差流入的金银必须窖藏起来,通过金银积累增强国家力量;为了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差,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即一方面以高关税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输入,以防止金银流出;另一方面,以政府补贴鼓励输出,换取金银流入。     ——《经济研究参考》
(1)材料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
                                                                                                                                                                
(2)你如何认识这一政策的客观进步性?
                                                                                                                                                                
答案
(1)重商主义。金银是财富的标志和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获得金银的手段是发展对外贸易并保持贸易顺差,必须通过国家干预以保证贸易顺差。
(2)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举一反三
中国将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世界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是为了适应[     ]
A.经济区域化的要求
B.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C.世界多极化的要求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最为一致的是: [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概念的掌握——“经济全球化”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内涵,包括时间、地点、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历史概念的外延,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事件(事物)的联系、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材料进行概括和总结,给“经济全球化”下一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一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产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 ——摘自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四 1960年,全球五个最富国家和五个最穷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是30倍,1990年达到60倍,如今则扩大到74倍。1999年,最富裕国家人均GDP(美国为30600美元)与最贫困国家人均GDP(埃塞俄比亚仅为100美元)之比竟达300∶1,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摘自(英)沃尔夫《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3年10月,美国高盛集团发表全球经济报告声称,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BRIC”)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到本世纪中叶,“金砖四国”将统领世界经济风***,中国可能会在204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在2033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10年12月28日,金砖四国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说明  [     ]
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已逐渐丧失  
B.世界经济向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崛起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传统社会理论,欠发达是由于本土社会本性、文化和个性等,不能对工业化的刺激做出反映,传统社会僵化的社会结构或有权势腐败的官员阻碍工业化的进程。在这种社会中,虽然发达国家为其提供了资本、技术和培养了类似于西方的企业家和政治家等精英人士,这种社会也不存在或不能迅速出现一种刺激工业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框架。中心外围理论则认为,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发达国家落后的根源。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首先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他把世界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体系。发达国家处于世界体系的中心,不发达国家处于边缘,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依附,被迫接受了不利的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不平等的交换关系。不发达国家向西方提供大量廉价的农矿产品,而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呈现长期下降趋势限制了国内生活水平的改进并严重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殖民主义强化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外国资本对几种初级产品的投资而产生的飞地经济,限制了其他部门利用资源进行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殖民主义使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控制之下,对本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造成威胁。 ——摘自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
评析材料中关于南北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