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年,×年,2009年。将新中国60年的历程,放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中,或许更能清晰地判断,我们从什么样的位置出发,又走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年,×年,2009年。将新中国60年的历程,放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中,或许更能清晰地判断,我们从什么样的位置出发,又走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年,×年,2009年。将新中国60年的历程,放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中,或许更能清晰地判断,我们从什么样的位置出发,又走到了什么样的地方。
这三个节点,涵盖了五千年中华由“天朝上国”变为“劣等民族”的迷茫和愤慨,凝聚了一个古老国度从“东亚病夫”到“少年中国”的奋进和努力,标志着社会主义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和巨变。它们串起了中国跌宕起伏的近现代史,呈现了中国波澜壮阔的三个世纪……
材料二 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两个“×年”分别是哪年?试列举发生在第二个节点的重大政治事件。(4分)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是什么?中国曾效仿过哪些“西方民主模式”?据其结果可得到什么启示?(6分)
答案

(1)1840年,1949年。(2分)评说: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并通过《共同纲领》;②举行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成立;③中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2分)
(2)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2分)效仿: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2分)启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与其基本国情相适应,与国家发展阶段相适合。(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的能力。第(1)题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由‘天朝上国’变为‘劣等民族’”“社会主义新中国从‘站起来’”可知这分别为1840年鸦片战争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影响;第二小问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的第一小问即回答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第二小问即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小问为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成立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一主张的实现是通过(  )
A.《双十协定》B.《和平建国纲领》C.《国内和平协定》D.《共同纲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人士,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和民盟的张澜。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民主联合政府
C.共产党不居于领导地位的政府D.实行多党制的政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49年1月19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
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二十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开辟新纪元的大事,据右图回答这件事是什么:
A.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国庆大阅兵D.解放战争的胜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
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
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D.反映苏联的官方态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