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

题型:0119 期中题难度:来源: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     ]
A.文章极力宣传“人民公社化”运动
B.“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
C.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答案
C
举一反三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题型:0119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边“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

[     ]

A.“大跃进”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 时期
题型:0116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0108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农民在分配土地

人民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是中国《1956到1965年粮食生产变化曲线图》,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有

[     ]
A、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