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刺,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刺,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舍作社的决议》指出:“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完全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就是中国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到1956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原本计划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事情,现在不到一个五年计划就提前完成了。 材料三: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建立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并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 材料四: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的部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一一“五个一号文件”。 请结合材料指出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农村政策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党和政府关心农民生活、重视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答案
政策与影响: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原因: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农业的发展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经历了一个发展—挫折—发展的过程,把握好材料中所给的四个时期;概括出每个时期农村政策的内容和影响。党和政府关心、重视农业要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来谈。 |
举一反三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央 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多 ②国际市场发展的需要 ③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的需要 ④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
1978 年,以安徽风阳县小岗村农民严俊昌为首的几位农民按手印签订了分地生死文书。这说明当时中国 A.还没有明确的“包产到户”政策 | B.“左”的干扰在安徽已经不存在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人人心 | D.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
古今不少统治者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十分重视,其解决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段话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结合史实谈谈在经济方面唐太宗是怎样实践这一思想的。 (2)北宋、明、清各代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农业的发展? (3)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特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D.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