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

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反映了邓小平强调
A.要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问题
B.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
C.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问题
D.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在新时期邓小平强调的针对的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所以解决的是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问题,A项正确,BCD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举一反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①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拥有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都重点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④都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⑤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④①②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上图所反映的思想理论指导了哪一场革命运动的发生(1)?这场革命运动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表现有哪些?(3分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1分)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3分)
材料三   ……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
(3)材料三出自毛泽东的哪篇文章?(1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材料四

1992年1月26日《深圳特区报》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材料三 、四两位伟人的共同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4分) 
中国改革被称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30年的实践,我们获得了三大马克思主义新觉醒。中国共产党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和创造,归根到底,都是同这三大新觉醒分不开。这里的“新觉醒”是指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香港《明报》1999年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1)马克思跃居英国广播公司评出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哪些贡献?(2分)
(2)请你说说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至列宁主义诞生之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开展的概况。(2分)
材料二 在上个世纪末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民意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风云人物。
(3)请列出列宁成为20世纪最重要人物的原因。(3分)
材料三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爱娜·法拉奇提问时,对毛泽东作了这样的评价: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这段话的史实根据。(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