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清代的长袍马褂 | 图二 西装和中山装 | 图三 “文革”时期人们的衣着 | 图四 当代绚烂多彩的服饰 |
(1)严格的等级制度。 (2)主张易服。理由:①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②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 (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精神追求:从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从图三到图四反映的是追求富裕、发展、个性和文明。 | |||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
[ ] | |||
A.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B.西方文明具有强大的优越性 C.自由、平等的精神 D.西方文化尚未动摇中国政治制度 | |||
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 |||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 |||
材料二 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 |||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 |||
材料三 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 |||
材料四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 | |||
——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提炼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南籍女子为限;需文理清顺;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 |||
[ ] | |||
A.婚礼简约 B.自主择偶 C.自由恋爱 D.夫妻平等 | |||
20世纪初《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有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对这段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
[ ] | |||
A.此现象表明有些自由女子仿效西方尝试新式婚礼 B.此现象反映出有些女子已经具有自由、平等的思想 C.此现象有可能发生在民国初年的上海 D.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可能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 |||
20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
[ ] | |||
A.广播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杂志 D.网络与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