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里的“壮举”是指: [ ]A.袁隆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来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里的“壮举”是指: |
[ ] |
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
答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联(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人,捷克238人,波兰160人,匈牙利88人,罗马尼亚75人,保加利亚68人,阿尔巴尼亚23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
——《百年接力留学潮》 |
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其中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
——《百年接力留学潮》 |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代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之不同及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 |
|
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211工程”的推动 ③我国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增长 ④《义务教育法》的出台 |
[ ] |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 ] |
A.“双百”方针 “教育大革命” “三个面向” “和平赎买”政策 B.“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双百方针” “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863”计划 “样板戏” “希望工程” “四项基本原则” |
如下图,这是一部反映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电影海报,对高考制度的恢复,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 ] |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
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方针的是 |
[ ] |
A.*** B.*** C.*** D.江泽民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