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相地而衰征③整顿吏治,革新政治④尽地力之教A.②④③①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 ②相地而衰征 ③整顿吏治,革新政治 ④尽地力之教A.②④③① | B.②③④① | C.②③①④ | D.②④①③ |
|
答案
A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②是管仲在齐国的变法。①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③是楚国的吴起变法。④是公元前445年魏国变法。所以选A。 |
举一反三
《史记》评商鞅变法时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 ①奖励耕织 ②奖励军功 ③燔诗书而明法令 ④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 |
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改革者虽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改革的措施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方面的突出典型是A.王安石变法 | B.商鞅变法 | C.阿里改革 | D.戊戌变法 |
|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楚悼王素闻(吴)起贤,(吴起)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 材料二 (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令行于民期年(一年)……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令之不行,自上犯之”……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方面有何相同之处?原因何在?(4分) (2)材料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达到? (6分) (3)概括以上两条材料的结果,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4分) (4)你认为商鞅变法的哪一经济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经济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商鞅要采取这一政策?试分析其主要影响?(6分) |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4分) (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2分) (4)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中都有一些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开创性举措,试就经济方面的措施加以说明。 (6分) |
(19分) 材料一 (商君)开塞耕战……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分别指出两场改革的性质。(6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场改革受到批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并分析原因。(5分) (4)结合三段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