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和农民问题是政治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土地和农民问题是政治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土地和农民问题是政治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货志》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3分)
材料三(关于青苗法,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宋会要辑稿·食货》
材料四 (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宋史·司马光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3分)
(4)据材料四,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2分)
(5)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你对司马光的观点有何看法?(5分)
材料五 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有关法令
(6)根据材料五简要指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4分)
材料六 明治政府颁布的地契
(7)材料五、材料六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
(8)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和农民问题的原因的认识。(2分)
答案
(1)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4分)
(2)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量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3分)
(3)变法派认为青苗法可以解决农民借贷困难的问题,避免高利贷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有利于平抑物价;不误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3分)
(4)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抑配”将造成拖欠、逃亡和累及担保人等弊端,造成地方混乱。(2分)
(5)说明:王安石变法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敌视和反对。(1分)
看法:司马光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由于变法派在用人和具体措施实施上的失当,使变法确实存在一些扰民的弊端。(2分)
王安石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推行青苗法,在一定范围内是行之有效的,应予肯定;司马光指出青苗法存在的弊端是符合实际的,但借反对青苗法而否定变法的必要性则是错误的。(2分)
(6)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一般公民权,就业权,并在名义上获得份地。(2分)
影响: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2分)
(7)相同之处:都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8)土地和农民问题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政治的稳定;事关社会的进步。(答到其中的二点得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下列对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的表述,错误的是
A.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B.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
C.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D.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③ 什伍连坐法             ④ 焚烧诗书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下令“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这两条措施
①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②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③培植了一批新兴土地所有者
④为自耕农私有土地的发展开阔了前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灌溉农业的一大进步B.法律上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制度
C.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D.确立了以小块土地为特征的小农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毋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悦,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无几耳。            ——《汉书·贾谊传》
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商鞅变法是如何将宗法制大家庭转变为个体小家庭的?(9分)
(2)分析商鞅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所产生的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