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指导政治社会改革总是困难的,尤其是当改革牵涉到统治者本民族切身利益时,其难度及危险更是足以吓退大多数改革者。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北魏孝文帝改革确是历史上

(10分)指导政治社会改革总是困难的,尤其是当改革牵涉到统治者本民族切身利益时,其难度及危险更是足以吓退大多数改革者。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北魏孝文帝改革确是历史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指导政治社会改革总是困难的,尤其是当改革牵涉到统治者本民族切身利益时,其难度及危险更是足以吓退大多数改革者。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北魏孝文帝改革确是历史上罕见的事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其改革的重点转向民族政策。孝文帝是没有民族成见的皇帝,他曾说:“皇帝经常犯的毛病在于不能处心公平、诚意待人。如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都可以做兄弟。”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扼要概述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3分)阐释改革后鲜卑族在社会制度、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方面发生的根本性变化。(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的民族观,(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推进民族政策改革的重大意义。(2分)
答案
(1)政治:整顿吏治、迁都。经济:均田制和租调制。文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3分)
根本性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耕化;风俗习惯汉族化。(3分)
(2)民族观:平等、真诚。(2分)意义: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北魏于公元439年能够重新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
A.拓跋珪等统治者实行改革,北魏实力强大B.前秦瓦解
C.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客观上其它政权的弱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两幅图片表明鲜卑族的服饰和礼仪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北方   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3分)
(2)材料二中,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渊的背景是什么?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   何内在联系?(6分)
(3)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北魏当时( )
A.阶级矛盾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C.民族矛盾尖锐D.汉族内部矛盾尖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汉族人对外来民族的影响颇为深远,影响到他们选择由他们统治的王朝的名称。在拓跋族选择魏作为他的帝国名称时,他们同样也按照其他的野蛮民族建立王国时借用中国帝国的名称来给自己的王朝命名。并且,从魏国建立时,北魏统治者们就开始把汉族的贵族们作为他们的顾问。他们开始种田定居生活,并且建立中国式的官僚机构来管理他们占有的领土,这仅仅只是他们大规模汉化的前奏。
这些事情是在没有计划下发生的,但是在公元471年,在孝文帝控制王权时,北魏开始有计划地实行汉化政策;在宫廷中使用汉语,拓跋贵族的服饰汉化,采用汉人的风俗习惯,使用汉族人的姓氏。他也鼓励拓跋贵族与汉族人通婚。为增加汉人对拓跋贵族的尊敬,孝文帝颁布政令,允许拓跋族人与汉族贵族为同等地位。孝文帝最大的汉化措施是迁都,他把都城从北部迁到中国的中心城市洛阳。他重建了在公元311年被匈奴族劫掠并抛弃的都城洛阳,在公元493年和494年,他把宫廷迁到洛阳。
——《人类文明史图鉴丛书》
(1)材料反映了拓跋氏政权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有何规律?(6分)
(2)材料中反映的汉化措施有何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促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因素有:①官吏的贪污搜刮加重了各族人民的负担 ②沉重的兵役导致人民不满,不断举行起义  ③东晋的入侵导致北魏有亡国的危险   ④汉族官僚与鲜卑贵族矛盾激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