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与生产有关的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使农民的种子有保障,农田水利法使土地面积扩大,可灌溉的水源增加,有利于农业增产,选B;其他各项都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作用,但与生产无关,故排除。
举一反三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为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和“近亲”的豪强地主,也凭借财势与度田官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农民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汉光武帝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及目的 ?(8分)
(2)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分别指什么?分析其反抗的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A.加强军队建设B.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D.大力发展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处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 
B.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C.“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