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司马光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司马光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司马光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
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面临的什么问题?(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
举例说明。(10分)
(3)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6分)
答案

(1)改革遭到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强烈反对,潜伏着失败的危机。(4分)
(2)王安石变法旨在富国强兵,其理财、整顿军队与科举的措施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的利益,如青苗法限制了富商对农民的剥削,募役法,整顿科举的措施限制了官僚、地主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因而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此外,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造成了百姓负担的加重,为反对派攻击新法提供了借口。如青苗法实施过程中出现强制借贷的现象等。(10分)
(3)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阶级既得利益或特权阶层,因此必然会遇到阻力。改革者要善于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减少变法的阻力,加大变法宣传力度,统一认识,解决内部纷争。同时要善于用人,加强对各项政策实施的监管。(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原因从材料中分析得出。采取的措施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史实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启示主要从变法的经验和教训得出。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    
C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D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宋司马光对神宗皇帝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
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富强”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富强,百姓乐用,诸
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
事,……当王安石对神宗造顼说“不加税而国用”,他无意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认识。(4分)
(2)据材料二,王安石“信用贷款的办法”有哪些?(6分)
(3)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你说明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