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全集》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三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颜炳罡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 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12分)
(2)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局限?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8分)
答案
(1)材料一 认为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得到份地要交巨额赎金;农民仍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6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二 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6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2)二者的观点都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要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5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3)理由: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要求改革封建制度,提出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8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二都是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评价,材料一着重于其对农民的掠夺,材料二着重于农民的精神面貌折射出的人的自由。基于这些理解,分别解答。(2)我们可以理解到:材料一没有看到对农民人身的解放,材料二没有看到解放过程中对农民的掠夺,都是片面的。实际上,看待历史问题要辩证全面看待,多看积极面。(3)材料三强调因为戊戌变法使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其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解题时应该结合史实更详细些。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为核心,主要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以及正确的历史观问题,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举一反三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农奴制改革以后,亚历山大二世对上层建筑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   )
①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机关的改革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④设立银行,鼓励私人投资近代工业 
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俄史》
材料二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它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选自1861年“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材料二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7分)
(3)有人说:“二一九法令”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的最主要原因
A.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
B.俄国是沙皇专制统治
C.俄国虽工业化,但广大农村落后
D.一战给俄国带来了巨大损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