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政府论》 | B.《社会契约论》 | C.《百科全书》 | D.《论法的精神》 |
A.违反政治契约的统治者会遭到人民的反抗 |
B.统治者要有管理臣民的超强能力和智慧 |
C.人民掌握着对统治者生***予夺的绝对权 |
D.臣民的权力是自封的而非统治者授予的 |
(15分)【选修2----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马基雅维里在讨论共和的《李维史论》中说,人性的软弱使民众难以抵抗腐败 的诱惑,他们不易为共和做牺牲,反而更容易被专制权力所网罗,“为了一点小恩小惠就成为专制的帮凶”。而且,就像罗马共和晚期恺撒称帝的时候“民众懵懂无知,居然看不到正在套到自己脖颈上的缳轭”。现在人们回顾共和在民国初期的失败,往往归咎于强权人物对共和制度的破坏。制度的失败总是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使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几乎被完全忽略。……1911年的共和革命是在一个人民不自由.对自由非常缺乏了解的国家里发生的。中国很幸运地有了像孙中山这样的“贤明之士”,但是,仅仅这样的贤明之士,并不能解除共和的危机:“假如因腐败而衰落的城邦能够东山再起,那也是因为当时正好有德行好的人在世,而不是因为维持着良好秩序的集体德行。此人一死,(国家)便会重蹈覆辙。” ——徐贲《辛亥革命历史教训:腐败的国民乃是共和制度***手》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精神是文明的最根本方面,“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然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他又结合中国传统的元气论对其作了进一步发挥。他将精神分为形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精神,政治法律制度等可见可闻但不可触摸,为形质之精神,而“国民之元气,则非一朝一夕所致,非一人一家之所可成,非政府之力所能强逼,非宗门之教所能劝导,是之谓精神之精神。”元气是文明的根本,更是立民进而立国的根基,“国于天地,必有以立。国所与立者何?曰民而已;民所以立者何?曰气而已。”不管中国还是日本,文明的程度都不如欧美,学习西方,根本的是要学习西方文明的精神,尤其是中国旨在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不成功,这就使梁启超更加相信学习西方精神的重要。但是如何学习西方的精神呢?“求精神之精神,必以精神之精神而感召之。” ——王敏《启蒙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包括哪些,对“那 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如何认识。(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形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精神 ”是什么?并分析梁启超为什么“相 信学习西方精神的重要”?(7分) |
阿奎那“君权神圣”思想的内容不包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