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者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者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者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有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两者的相同之处?材料二的思想实践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其思想内容进步之处在哪里?材料三的认识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是什么?(5分)
(3)据材料四,这三个历程分别是指什么?其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何影响。(5分)
答案

(1)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还是小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者才是大祸。两者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思想,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洋务运动。
(2)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则认为“民权学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却提出了要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
(3)三个历程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3分)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思想近代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抓住关键词“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是对比的基点,结合材料内容即可找出答案: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还是小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者才是大祸;依据所学可知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思想,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材料二中国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杰出代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该问题可以转换成新文化运动比洋务运动及地主阶级自强派的进步性体现在何处,即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则认为“民权学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却提出了要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是: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
(3)材料四中“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分别是指: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即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思想近代化。
举一反三
日记最可能写于
A.18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
A.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领域B.经济领域 思想领域 政治领域
C.思想领域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D.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领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    )

①魏源           ②康有为  ③孙中山   ④张謇   ⑤毛泽东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舵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4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6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由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西方的军事与科技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