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前行的先导和旗帜。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61年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李鸿章也认为:中

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前行的先导和旗帜。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61年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李鸿章也认为: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前行的先导和旗帜。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李鸿章也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请分别概括出上边三段材料所表达的核心思想主张。(6分)
(2)以上述三种思想主张为指导,近代中国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3分)
(3)选取其中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说明其主要历史意义。(2分)
答案
(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强;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答出期中的一点即可)材料二: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2分,答出期中的一点即可)材料三:提倡民主和科学(2分)
(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分)
(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培养了一批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和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民主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使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与科学,追求真理与进步,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评分说明:学生可以选一个事件作答。本问最高分不得超过2分。不要要求学生答案和参考完全一致,大意相符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三段材料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可结合材料内容直接概括即: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强;材料二: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材料三:提倡民主和科学。(2)根据指导思想可以直接找出对应的政治运动,即洋务运动对应中体西用,三民主义对应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3)结合所学直接回答出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者其中之一的影响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进程中几个重大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个过程是痛苦与曲折的,但同时也缓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明转变的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愈加深刻,中国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与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先进人物的引导和主张紧密相连。
举一反三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指清王朝)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变法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5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联系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
(3)分析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此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2分)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2分)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