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梁启超在1923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

材料一:梁启超在1923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梁启超在1923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所经过的时间,比较的很长……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1)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 采取了什么措施? 其主要内容和结果怎样?(6分)
(2)制度上感觉不足,导致哪些了重大事件的发生? 请任选一个陈述其主要内容。(5分)
(3)“第二期所经过的时间,比较的很长”,请写出第二期的大致时间范围。当时的世界背景如何,这种世界背景对当时中国形势有何影响?(4分)
(4)“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中的革命是指什么事件? 有人说它成功了,也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是怎样认为的,请说出理由。(2分)
材料二: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5)你认为“新旧之争”是如何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请以两个具体史实为例。(3分)
(6)纵观西方近代化历程,各国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对此,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选择一个角度,以具体史实为例,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和充分,表述流畅。(20分)
答案
(1)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开展洋务运动。
主要内容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以求富强,派遣留学生出国和办洋务学堂以培养人才,编练新式海军以巩固国防等。
结果是没有使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引进了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6分)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准许臣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官闲衙。废除八股文、设立京师大学堂等。
辛亥革命: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成立中国民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等。(5分)
(3)19世纪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如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掀起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等。(4分)
(4)辛亥革命。
成功:取得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成立中华民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空有“共和”名誉,依旧徘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2分)
(5)阻碍了中国近代进程。
例如:在洋务运动中,顽固派阻挠修建铁路、反对派遣留学生出国等;
在戊戌变法中,发生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成功被一一葬送,逐渐走上了复辟帝制的道路等。(3分)
(6)小论文(20分)
评分标准:选题:2分
观点:3分
史实;10分
结构:3分
文字:2分
解析
第(1)问,实际上梁启超先生为我们描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即从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学器物的表现就是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民用近代企业的创办,结果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在客观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第(2)问,制度上的向西方学习主要表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任选一熟悉的历史事件列举其主要内容;第(3)问,这就要求同学们要有一种世界眼光,并善于把中国放到世界的范围内来看待,第二期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时期,这一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急需要对外输出相对过剩的资本,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莫能幸免。;第(4)问,根据思路可知这个革命即指辛亥革命,然后说明其成功或失败的理由,言之成理即可;第(5)问,新旧之争实际上是指保守派与维新派或革命派的争论,当然落后力量会阻碍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列举所熟悉两例即可;第(6)问,写历史小论文,关键在于紧扣史实,史论结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
举一反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三种政治势力,即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民主党派。
请回答:
(1)上述三种政治势力在中国前途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2)三个派别实践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D.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思潮在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和科学 ②实业救国 ③民主共和 ④君主立宪(  )
A.④③②①B.③①④②C.①②③④D.②④③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材料二 若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及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也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变,二者斯强矣。
材料四 革命的目的是为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做不到,也不是我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回答:
①上述材料分别代表哪些派别的观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根据上述四段材料,分析说明中国近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这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的一份考卷,应考的有300多人,都是中小学生,考卷中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列举崇拜孔子者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范文正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6人,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4人,程德全3人,苏轼、康有为、袁世凯、屠元博2人,伯夷、周公、仲田、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陆九龄、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杨斯盛、安重根、蔡普成……各一人,此外23人则无所崇拜者也。
摘自1913年7月1日《时报》
回答:
请根据这份答卷统计,指出民国初年在中下层民众中有哪两种主要思想倾向,说明这两种思想倾向存在的原因,及其与袁世凯在政治、思想领域倒行逆施活动的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