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关于中东战争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1967年组织和指挥了“六•五”战争,取得了夺取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西奈半岛

阅读下关于中东战争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1967年组织和指挥了“六•五”战争,取得了夺取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西奈半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关于中东战争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1967年组织和指挥了“六•五”战争,取得了夺取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戈兰高地、西奈半岛和东耶路撒冷的“辉煌战绩”,成了以色列的“民族英雄”。拉宾在1992年第二次出任以总理后积极致力于实现中东和平。1994年,他与佩雷斯和巴勒斯坦***阿拉法特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95年11月4日,拉宾被右翼极端分子暗***,终年73岁,成为以色列建国后第一位被国内反对势力暗***的总理。
材料二: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我们和你们一样,是正常的人,是想建造房屋?种植树木?谈情说爱以及与你们一起生活的人?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宾在中东问题上主张的转变及其原因。(8分)
(2)你认为在目前阶段,拉宾所追求的中东和平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7分)
答案

⑴转变:由通过战争手段到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中东问题。(2分)
原因:和平发展是阿、以人民的共同愿望;历次阿、以战争冲突使拉宾认识到通过战争手段无法解决阿、以争端;联合国及其他国际力量的推动。(每点2分)
⑵)很难实现。(1分)原因:阿、以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长期存在;阿、以境内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强大;大国的插手;资源冲突。(任答3点给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从之前的战争英雄到之后的诺贝尔和平奖,反映拉宾在中东问题上的主张由通过战争手段到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与之类似的问题一般考虑战争的破坏性、人民的和平愿望、国际力量的推动等。
第(2)问,中东问题异常复杂,长期的和平难以实现。原因可从历史、民族、宗教、资源、国际因素等方面分析。历史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长期存在;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强大;石油和淡水资源的争夺;大国的干预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举一反三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先后下令实施“火箭行动”计划和“滚雷”计划,对北越进行持续轰炸,派遣3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作战,美国地面部队开始大规模进入越南南方作战。越南战争由“特种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
在出兵援越的策略上,中国以派出防空、铁道、国防工程、筑路等支援部队形式介入战争,而且不公开宣布,并将支援部队的军事行动限制在越南北方。至1968年3月止,中国先后入越的部队共23个支队32万余人,其中最高年份达17万余人。而美国明知中国在大规模援越,中国支援部队在越南北方执行军事任务,也不予公开点破。
——《三八线与十七度线——朝战和越战期间中美信息沟通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美两国在越南问题上的不同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采取“有限援越”和美国明知实情却不“公开点破”的原因。(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曾两次大规模出国作战,一次是参加中国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缅甸作战;另一次就是抗美援朝。在这两次作战中,许多英雄儿女埋骨于异国他乡。2011年9月, 19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终于被护送回国,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2014年3月, 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归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对此,下列评价准确的是
A.两次遗骸归葬都反映了政府对海外侨胞命运的关注
B.两次遗骸归葬都有助于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结盟
C.两次出国作战都为实现亚洲和平作出决定性的贡献
D.两次出国作战都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28日韩国交还中国志愿军遗体仪式隆重举行。时隔半个世纪,英雄们终于魂归故里。下列有关“志愿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B.志愿军作战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投产
C.志愿军在朝取得六战六捷D.与志愿军作战的主要敌国是英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纳塞尔被誉为“中东雄狮”。如果要给他写传纪,下列史实中不能作为其生平事迹的是
A.签署“戴维营协议”B.领导建立埃及共和国
C.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D.推动不结盟运动诞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4日,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美国,艾奇逊立即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美国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性质,以“紧急援助”李承晚集团为名,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为美国搜罗侵朝军队。7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驻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联合国军”正式建立。“联合国军”总部设在东京。参加“联合国军”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的军队。此外,还有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为“联合国军”派出了医院和医疗船。
材料二 法、德、俄、中等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不经核查,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主张加强对伊核查,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441号决议拒绝了美国关于自动授权动武的要求。伊拉克战争打响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政治上的大错误;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呼吁停止战争。伊拉克战争使跨大西洋关系严重受挫,欧美关系面临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危机
——以上材料均选自百度知道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时,西方主要国家对待战争的态度及其原因。(7分)
(2)据材料二所述,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西方主要国家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