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末,康熙帝面临的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有( ) ①地方叛乱 ②台湾割据 ③西藏独立 ④外来侵略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17世纪末,康熙帝面临的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有( ) ①地方叛乱 ②台湾割据 ③西藏独立 ④外来侵略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答案
举一反三
著名历史学者樊树志指出:“康熙皇帝的武功与文治都无与伦比,其武功中最引人注目的几件大事彪炳于史册而毫不逊色。”下列属于这些“武功”的有( ) 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遏制沙俄扩张,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 ③平定割据台湾的郑氏集团 ④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 ) |
|
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乱 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 |
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
[ ] |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 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 |
——《金石萃编·秦峄山刻石》 |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 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达到),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
——《新唐书》 |
材料三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施)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此地原为红毛(指荷兰)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奏应如琅请。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
——《清史稿》 |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主要功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后,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措施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古代政治家共同的历史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
[ ] |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