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3分)材料一     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3分)材料一     乔治·华盛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3分)
材料一
     
乔治·华盛顿            圣雄甘地              孙中山
(1)  华盛顿、孙中山、甘地三人享有“国父”称誉的主要理由是什么?(6分)
材料二 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11月)
材料三 
        
甘地的手摇纺车                                 甘地的食盐进军
(2)  概述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及其主要事迹。(3分)
材料四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五   1893年以后到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3)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2分)?依据上述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2分)
答案
(1)理由: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分)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追求印度的独立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且为消除种姓制度、宗教纷争以稳定社会秩序而斗争;(2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为捍卫共和进行不懈斗争。(2分)
(2)目标:争取印度的民族自治。(1分)主要事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土布运动)、食盐运动、绝食祈祷(写出二点即可,任答一点即得1分,共2分)。
(3)道路(思想):孙中山:暴力革命(1分);甘地:非暴力不合作(1分)。成因:孙中山改良道路受阻(1分);甘地受到“仁爱”、宗教思想的影响较深(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1808年5月3日,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民众奋起抗击。法军集体屠***了上千名起义者。受此事件激发,西班牙画家戈雅作了画作《1808年5月3日夜枪***起义者》。此画可以从侧面解释拿破仑帝国走向末日的重要原因是
A.欧洲民族意识逐渐觉醒B.欧洲反法同盟的持续军事打击
C.法国人民厌恶非正义的战争D.欧洲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拿破仑身矮腿短却是历史上的巨人,创造过许多战争奇迹,但是他最后却两次遭流放,以失败收场。你认为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建立法兰西帝国B.法国在政治经济上弱小
C.对外侵略战争引起广泛的反抗D.法国国内矛盾尖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成就这三位伟人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6分)
(2)结合史实分别概括三位杰出人物的主要贡献。(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共17分)认识事物是从了解其原因(或背景)入手的,也只有真正掌握了该事物的原因(或背景),我们才能深入的分析该事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危急关头,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决定联合抗英,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参加独立战争的国际志愿人员约7000人),同时执行灵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国际矛盾取得了法、西、荷等国的援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客观原因。(4分)
材料二: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的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恩格斯《德国状况》
(2)依据材料二说明恩格斯为什么会认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4分)
材料三:“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呈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不可能。”
                                             ──1924年11月孙中山答记者问
(3)材料四中的孙中山对“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的背景分析是否正确?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何在?(3分)
材料四: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和***曾分别于1949年3月和1979年1月、1985年9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图一                  图二                   图三
注:
图一标题写着:中国正迈步走向民主统一。
图二标题写着:***,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图三标题写着: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4)图一、图二中《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你如何看待图三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克伦威尔的国内政策的一切主要原则都包括在他小小的对开本的法令手册中……其中,有一条法令是释放贫穷的犯人,另一条是编纂有关维修大路的法律,还有三条是关于重建财政制度的。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爱尔兰和苏格兰殖民地以及完成将三国联合起来的问题,这是长期议会遗留下来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但是护国公的国内政策中没有哪一条像修改法律、改良风俗和重建国教这三方面的法令制定得那样清楚明确。
材料二 克伦威尔的对外政策是以达到下列三项目标为指导方针制定的:第一,使清教能保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第二,能维护和扩展英国的贸易;第三,防止斯图亚特王朝在国外的援助下复辟。在他看来,英国在欧洲的使命是和英国在物质上的强大、政治上的独立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材料三 他(克伦威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他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英)查尔斯・弗斯《克伦威尔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对内政策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克伦威尔为完成对外政策的三项目标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你如何认识“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