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如果我们记得,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以便印度和整个宇宙幸福繁荣。
——(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二 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印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
材料三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甘地追求的目标,体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6分)
(2)据材料三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3分)结合材料一、二对其作简要评价。(6分)
答案
(1)追求民族和解、国家自由强盛。(2分)热爱和平、勇于牺牲自我的优良品质。(2分)(2)经济思想:发展印度传统的农村经济,抵制西方现代工业。(2分)(3)评价:这一主张对号召、组织群众参加反英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抵制西方经济侵略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全盘抵制西方文明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取的。(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甘地及其思想主张,题目给了大量材料,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信息中概括出甘地的追求目标和经济思想;第(2)问对其经济思想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作用,也要看到其不足。
举一反三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
一一摘自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
一一摘编自《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 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
一一摘编自《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
(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券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
一一摘自《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
材料二 他(孙中山)总是寻觅合作伙伴,而向秘密会党、中国军阀、美国银行家、法国军官、日本官僚寻求支援。
——[法]白吉尔:《孙逸仙》
他的绝大部分计划都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在半个世纪还多一点的时间之内,中国并没有在什么地方铺设过那么多英里的铁路,可是,在袁世凯统治之下,在他担任铁路总办之时,他却打算在十年之内完成一个庞大的修造铁路的计划,除了一个自吹自擂的人以外,有谁愿意把这样一个有如幻想曲的《实业计划》加之于广大群众呢?
——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材料三 孙中山不但为手创民国之元勋,且为中国及亚东历史上第一大人物。……对孙中山,勿爱其长而因铲其短,勿恨其过而并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正论。
——张謇在南通各界纪念孙中山大会上的讲话(192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民生主义?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思想特质?(6分)
(2)材料三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孙中山?请运用这一视角并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认识。(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
日本从1542年第一次同西方交往到19世纪中叶,实质上遵循了拒接主义的路线。它只允许有限的现代化形式,如获得火器,但严格禁止引进西方文化,包括最引人注目的基督教。西方人在17世纪中叶全部被驱逐。这一拒绝主义立场由于日本1854年在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的压下被迫开放门户和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全力学习西方而告终。
现代化是可望的和必要的,本土的文化与现代化不相容,必须抛弃或废除;为了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社会必须完全西方化。现代化和西方化必须相互加强,而且必须相辅相成。这一方法以19世纪末一些日本和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论点为典型,他们认为,为了实现现代化,他们的社会必须放弃其传统语言,而采用英语作为国语。
第三种是试图把现代化同社会本土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实践和体制结合起来。可以理解,在非西方的精英中,这种选择一直是最流行的。在中国的晚清时期,人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日本,口号是“日本的精神,西方的技术”。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世界秩序的重建》
根据材料简要评述一种或几种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还在由美归途中的孙中山就宣称:“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他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和辞职以后,更积极倡导实业,认为“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1912年,孙中山除筹设中华实业银行作为“振兴实业之总机关”外,并兼任全国铁路督办、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会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张謇还明确将振兴实业与国家存亡相结合,认为振兴实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救国与救民,提出“天下将沦”,唯实业和教育“有可救亡图存之理”。只有依靠发展实业,才能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现状,培植抵抗外侮的能力。……实业救国也是张謇以状元身份投身工商实业的内在驱动力。张謇在《东游日记》中提到,早在1886年他就有了振兴实业须由士人率先倡导的想法,但真正下定决心“以身饲虎”,将振兴实业的思想化为实际行动,以一介书生投身实业,却是在“大魁天下”两年后,即1896年。
——《历史研究》2012年第5期
⑴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民生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6分)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孙中山和张謇实业思想的相似之处。(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版)
材料二:(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994年版)
请回答:
(1)上述两个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6分)
(2)这两种评价的差异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