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我国的石油勘探、铀矿资源寻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该理论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是A.《新华夏海的起源》引起强烈反响B.《地质力学的基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我国的石油勘探、铀矿资源寻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该理论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是A.《新华夏海的起源》引起强烈反响B.《地质力学的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我国的石油勘探、铀矿资源寻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该理论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是
A.《新华夏海的起源》引起强烈反响
B.《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出版
C.完成《地质力学概论》
D.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1926年《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这是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1945年《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个名词。1948年李四光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就其所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新华夏海的起源》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从此,地质力学这一新科学正式载入史册。20世纪60年代之妆,其完成《地质力学概论》,对自己40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作了总结,这部书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故答案选择A项。
点评:李四光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1)学术地位: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者,杰出的地质学家,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人格魅力:他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他身上你凝聚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3)总体评价: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举一反三
下列科技成就哪些是牛顿取得的(      )
①二项式定理 ②《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③波动说 ④《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不能体现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学以致用”特点的是(      )
A.勘探石油,发现石油B.寻找铀矿,发展核能
C.研究和勘测地震D.为寻找和开发煤炭提供依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抖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4分)
(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4分)
(3)爱因斯坦和***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其成因。(4分)
(4)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作为伟大的政治家.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牛顿和爱因斯坦成就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B.都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C.都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准D.都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国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遨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