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

材料一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材料二 从7月1日起,九寨沟将实行游客限量入景区制;…… 九寨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对游客实行限量入内的景区。九寨沟管理局葛立局长告诉记者,作出这一“限客”决定后.九寨沟仅门票收入一项,高峰期每日将减少收入一百万元以上。但是,为了保护好九寨沟这个不可再生的世界自然遣产.菅理局下决心采取限量措施。
——《华西都市报》(2001年6月25日)。
材料三 泰山的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泰山的镣铐》
材料四 我国云南省原来地处偏僻的丽江城.自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招来了来自全世界的旅游观光者,每年有200万以上,年经济收入增加10多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
——余晋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手册》。
请回答:
小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是什么?(5分)
小题2:九寨沟与泰山都是世界遗产,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两地管理部门对待世界遗产不同态度的原因。(4分)
小题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旅游业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世界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留下的不朽足迹);世界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世界遗产表现出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文明的交流及影响);世界遗产遭到威胁和破坏的程度日益严重。
真实性原则与完整性原则(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原则)。
小题2:前者:将遗产保护置于优先地位.其次再考虑经济利益.
后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从而忽视了对遗产的保护。
小题3:旅游业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问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世界遗产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过度的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造成威胁和破坏。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利益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解析

举一反三
真假火烧阿房宫
材料一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 (前212年)……先作前殿阿房……阿房宫未成。”又《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材料二   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下》:秦“复起阿房,未成而亡”。
材料三   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材料四    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结果没有发现秦代建筑遗物堆积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更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建筑遗存。据此,阿房宫考古队提出:阿房宫没有建成,它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阿房宫并不存在。
问题: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三、四的观点。
(2)在上述四则材料中,哪则材料的史学研究价值最低?为什么?
(3)“火烧阿房宫”已流传千年,在阿房宫遗址考古发掘的成果公布后,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5年12月18日,陕西韩城有重大考古发现,西周和东周时期的大量珍宝相继出土面世:30件青铜礼器,600余件青铜鱼、青铜车马器;6000多颗玛瑙珠、陶珠以及1300多枚石贝、海贝……可谓琳琅满目。这一考古发现的意义有
①是2005年陕西省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②是2005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③这几座两周墓葬是陕西地区30多年来发现的少见的未被盗的周代高等级贵族墓葬 
④对研究两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墓葬、礼乐制度有重大意义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偃师西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900—3500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A.大汶口文化晚期  B.夏朝 C.商朝早期 D.商朝中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一 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是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的,中国官员出于礼仪,带他从外城沿着御道去晋见皇帝。当他穿过第一道城门大清门的时候,他看到了高大的红色城墙,金色的琉璃瓦,远远望见的是天安门。穿过天安门,中间是北京最高的城门午门,当你越走近午门,人显的越渺小,这时使节的心理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穿过午门,远远望见的是白色的金水桥、白色的华表和金瓦红墙的端门,穿过端门,终于进入紫禁城,前面是通往太和殿的最后一道门太和门,穿过太和门之后,高高坐落在三层白色石阶上的太和殿呈现在眼前,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材料二 在平津战役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特意通过地下党派人去询问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梁思成给了他们一张画满圆圈的地图,这张地图很快就挂在了作战指挥部的墙上。北平后来和平解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材料三 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更因为对建设与保护的关系没有处理好,1957年,47座城门城楼、箭楼和角楼被拆除,如今仅有3座尚存。建国初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统计只剩下3900条左右,近一两年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四合院、三合院、二合院30万座左右,目前仅剩约10几万座,被政府列入重点保名册的院子,只有几百个。北京永远失去了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格。被拆除的城墙位置现在是北京核心的二环路,外面已经发展到了六环了。故宫、天坛等保存完好的单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是这些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现状又是如何呢?2007年5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游客近11.48万人次,超过最大容量2.3倍。
(1)根据材料一,说明故宫建筑的特点。(1分)
(2)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分析故宫的文化内涵及其反映的实质。(6分)
(3)从材料二、三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有哪些?(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
材料 记者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我省12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至此我省总共有2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5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此前经过公示的我省12个“非遗”项目全部正式入围该名录。
在我省成功申报的12个项目中,有9个为新入选项目:琼中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琼剧、南海航道更路经(指南海航行的路线知识)、海南斋醮科仪音乐(原始宗教与佛道教的融会而形成海南独特的斋醮科仪)、海南椰雕、晒盐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
其余3个为扩展项目:崖州民歌、海南八音器乐、文昌公仔戏与三江公仔戏(即木偶戏)
   ——《 海南日报》 2008-06-16
(1)按照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标准,上述12个项目大致可以分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几类?请写明类别名称。(4分)
(2)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任选其中一项,概述其入选的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