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异彩纷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

(37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异彩纷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7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异彩纷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服务。1956年日本敢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4分)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的不同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12分)
(2)根据材料三,“新经济”的发展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9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8分)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 (4分)
答案


解析
(1)本问要求对材料一的概况和总结,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集中了市场、国家干预和社会保障,日本和联邦德国的不同在材料中可以分析得出,相同作用是都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2)材料三中的信息提取即可得出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变化(3)首先答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自身完善的措施即可,欧洲国家在此期间逐渐走向了联合,建立的欧共体。
举一反三
史学家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战后经济复苏的成功策略应该防止回到经济停滞、萧条、贸易保护主义,而且首要问题是防止失业。创建现代欧洲福利国家就是基于这些考虑。……若要恢复民主制度,就必须解决‘人民的状况’问题。”他强调的观点是
A.欧洲恢复民主制度的关键在于彻底消除法西斯主义
B.建立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完善的表现
C.防止社会革命是战后欧洲国家复苏的首要问题
D.战后初期需要协调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以缓和矛盾与冲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71年,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日本5.7%,联邦德国18.4%,英国13.7%,意大利20.6%。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
①发达国家广泛实行福利制度      ②福利支出造成某些发达国家福利支出扩大
③1971年意大利经济在四国中最发达④各种社会保险是社会福利支出的主要表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
材料二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

材料三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怎样的调整?其特点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有哪些发展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加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民行动党长期以来形成的赖以治国的威权模式面临挑战,这一挑战促使新加坡政治民主进程得到较大幅度的推进。人民行动党在选择回应政治民主化挑战的路径时呈现出明显的自然性与主动性特征,即人民行动党主动地、自觉地主导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新加坡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完全操纵在人民行动党手中,但要完成政治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自孙景峰《世界民主浪潮下的新加坡威权体制》
材料二 新加坡是一个建国以来一直由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的国家。李光耀一直以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小国,不能出现多党纷争政治,否则将难以生存这样的话来警告国人。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编自蔡定剑《向新加坡学什么?》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的现状。(2分)
(2)为实现经济现代化,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3)新加坡独立后运作的是威权体制,结合材料一、二评价这种体制。(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乐民在《20世纪的欧洲》一书中认为:“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据此分析,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创造雄厚的经济实力B.扩大社会消费
C.稳定社会秩序D.基本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